本市2008年普通高校秋季招生工作已于8月上旬圆满、顺利结束。由于2008年是本市普通高校秋季招生首次实行“平行志愿”填报和投档方式,很多新高三、新高二的学生和家长非常关注这项关系民生的改革举措。
反响
考生满意 高校欢迎 社会平稳
据介绍,参加2008年本市秋季高考的考生共有9.78万人。有633所高校(本市64所,外省市569所)参加本市秋季招生录取,招生计划数为80161名,实际录取考生82978名,完成招生计划的103.51%。在被录取的考生中,本科55130名,专科27848名;本市院校录取73613名,外省市院校录取9365名,外省市院校录取数比去年增加129名。
2008年是本市高招录取工作第一次实行“平行志愿”,牵动着无数考生和家长的心,市委、市政府领导也高度重视今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及录取工作。由于本市在酝酿高招“平行志愿”实施方案时,既注重政策衔接,又切合实际情况,因此,从社会各方的反馈来看,这项“以人为本”的改革举措切实保护了考生的利益,又得到了高校的积极响应,整个投档录取工作顺利、平稳、平安。
“从实施效果来看,‘平行志愿’的投档录取工作顺利、平稳、平安,取得了考生满意、高校欢迎、社会平稳的良好效果。”市教育考试院高招办有关负责人总结说。
效果
1. 志愿“博弈”风险大大降低
推行“平行志愿”的目的就在于:更好地维护考生的利益,降低考生在志愿填报上的“博弈”风险,正确处理好、维护好高校在招生工作中的合法权益,促进高考公平公正。2006年底,本市已开展对“平行志愿”方式的调研工作,着手研究“平行志愿”的实施方案。在向湖南、江苏、浙江三省学习取经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上海情况的操作方案,并广泛做好宣传发动,精心实施操作准备,努力完善每个细节,确保工作流程顺畅。
与传统“志愿优先”的志愿方式不同,“平行志愿”在本科第一、第二批次设置了4个平行的院校志愿,高职(专科)批次设置了8个平行的院校志愿。也就是说,在传统“志愿优先”填报方式下,一志愿只有1个,而实行“平行志愿”后,“一本”“二本”批次的一志愿增至4个,高职(专科)批次的一志愿增至8个,考生的志愿匹配率进一步提高。
“一本”“二本”批次的4个院校志愿和高职(专科)的8个院校志愿均为一志愿。如果考生在A位置志愿未被投档,在其他位置志愿同样可以作为一志愿被投档,这就降低了考生志愿填报的“博弈”风险,心理压力也大为减轻。实行“平行志愿”后,考生们普遍反映,对于心仪的院校和专业更敢填了,自己填报时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合理定位上,理性选择“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的填报策略。譬如,为规避被投档后因“不愿专业调剂”而被退档的风险,不少考生在选择填写不愿意调剂专业时显得尤为慎重。
2. 志愿撤销率大幅度下降
从2008年本市高招录取的投档情况来看,各志愿项的作用更为均衡,志愿匹配率明显上升。本科两个批次A位置的投档比例在20%至25%间,其他3个位置大致在75%以上;高职(专科)批次A位置的投档比例在19%至28%间,其他7个位置大致在72%以上。
和2007年相比,高考志愿撤销数和信访数都有较大幅度减少。今年全部撤销志愿的考生不足100人,比2007年减少了40.6%;来访人数比2007年减少了21.41%,来信减少了6.54%。这些数据都从一个侧面表明,考生和家长对今年的“平行志愿”改革是满意的。
3. 高分考生“落榜”人数大大减少
更好地保护每一批次高分考生的利益,进一步推进高招录取的公平公正,这成为“平行志愿”投档录取的一大优势。
2008年本市首次实施“平行志愿”后,各批次高分考生的“落榜”人数较往年大幅度减少。2008年,各院校一志愿的录取率均较2007年有所提高,尤其是“一本”、“二本”的理科提高幅度都在10%以上。据统计,2008年征求志愿时,文科在“一本”线上40分及以上未被录取的考生仅1人;理科在“一本”线上50分及以上未被录取考生也仅为3人。
4. 本市院校全部完成招生计划
“平行志愿”的改革也得到了招生院校的大力支持和配合。由于考虑周密、工作细致、环环相扣,在今年本市普通高校秋季招生中,上海地区所有院校,包括民办院校、独立院校在内的全部院校,全部完成了下达的计划。可见,“平行志愿”投档方式的推出,促进了这些院校招生计划的圆满完成,受到了欢迎。
值得考生和家长注意的是,实行“平行志愿”后,今年本市普通高校招生各批次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比去年有所提高,上海地区高校今年的投档分数线也普遍高于去年。
由此,也产生新现象:往年压在各批次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上的上海地区高校少了,往年要在一志愿后再经后续志愿投档或补填志愿的上海地区高校也大为减少。
5. 外省市院校招生情况总体良好
2008年本市普通高校招生实行“平行志愿”后,虽然不再要求考生在每批次志愿中必须填报一所外省市院校,但仍有许多考生积极主动报考外省市院校。
今年第一批本科100所外省市招生院校仅有60余个招生计划数未完成,为历年来最少。部分外省市院校,尤其是教育部直属院校,如西安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等,由于生源质量较好,增加了在本市的招生计划数,武汉大学在上海追加的招生计划数更多达70个。
在2008年本市普通高校招生录取中,艺术体育类、提前批以及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外省市院校的实际录取总数,比2007年增加了100多名。总体而言,外省市院校在沪招生情况良好,外省市院校对上海生源的整体质量是满意的。
上海市教育考试院高招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外省市院校对上海“平行志愿”改革的大力支持,也是保障这项举措顺利推进、取得圆满成功的重要因素。
背景
六大举措确保招生圆满成功
举措一:“一本”“二本” 实施考前填报
为了坚持素质教育导向,经慎重考虑,本市普通高校招生在志愿填报时间设置上,“一本”、“二本”批次继续实施5月份的考前填报,使得考生在充分考虑自身的兴趣、爱好、实际潜能等综合因素基础上填好志愿;高职(专科)批次继续实施在本科全部录取后填报,并事先向社会公布每5分一档的考生人数,考生可以大体知道自己的区间位置。
实践证明,本市“一本“、“二本”和高职(专科)批次“平行志愿”的实施效果良好,其中“一本”、“二本”批次一志愿符合率有所上升,“平行志愿”改革延续了高考对基础教育的正面导向作用。
举措二:缩减投档比例 保护考生利益
为了充分保护考生利益,减少退档考生较多而产生的矛盾,实行“平行志愿”批次的投档比例统一缩减为按招生院校该批次公布的招生计划数的1∶1.05(按四舍五入法,计算到个位数进行)实施。
为了减少总分同分考生被投档到同一志愿院校后被退档的风险,上海“平行志愿”投档实施方案规定,当总分相同时,按文理科不同的单科顺序分出先后顺序。文科总分相同时,按语文、外语、数学、综合顺序来排序;理科总分相同时,按数学、外语、语文、综合顺序来排序。
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在正式投档后的当晚就向社会公布各校投档线,并同时公布该校最后一名进档考生相应的单科成绩。所有考生都可以从公布的院校投档分数线信息中,清晰地了解到自己是否能被投档,以及被投档到哪个学校。
举措三:两次模拟投档 取得良好效果
为切实保护考生利益,确保高校招生计划顺利完成,在每批次“平行志愿”正式投档前,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均花一天半左右时间进行两次模拟投档。
模拟投档过程实际上是将分档情况按每一分值(包括最后一名进档考生的单科分值)告知各招生院校,第一次模拟投档后,招生院校必须在规定时间将以下两个信息返回:第一,是否要调整投档比例(在1∶1.05至1∶1之间选择);第二,是否按1∶1.05投档后对符合招生条件和要求的考生不再退档,另追加计划数进行录取。
根据学校反馈的投档比例和人数,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再进行第二次模拟投档,最后进行正式投档。由于实行“平行志愿”后,一所高校的投档会影响到另一所高校的投档,一名考生的档案变动也会影响到下一名考生的投档,模拟投档有利于高校顺利招生,取得了良好效果。
举措四:落实每个细节 确保公平公正
为了深入推进高校招生阳光工程,确保公平公正,本市作出严格规定,高招“平行志愿”招生录取实行“三不改”政策:考生志愿表一经填写上报后一律不得更改;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后,不允许已录取的考生材料再退档改投其他学校;考生的志愿信息在投档工作开始前,均须备份存档,教育行政部门和招生考试机构均不得更改,以保障公平。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后,考生被投档的院校下载考生志愿信息时,只显示考生填报本校的志愿,不显示其余“平行志愿”院校名称及院校顺序。以上措施确保了“平行志愿”改革在一个平等、有序的竞争环境中进行,并达到了理想的预期效果。
举措五:注重政策衔接 推进自主招生
为确保在上海实行“平行志愿”后,教育部推出的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艺术特长生和高水平运动员录取政策的落实不会受到投档方式改变的影响,本市明确规定,通过先期考核和公示,统考成绩符合要求的考生,必须在批次A志愿位置填报相应试点院校。相关考生电子档案在招生院校所在批次“平行志愿”投档(含模拟投档)前先投档给招生院校,招生院校使用公布计划以外的预留计划进行录取。
举措六:鼓励报考外地 继续优惠政策
为了鼓励本市生源考生报考外省市高校,2008年本市实行“平行志愿”后,继续实行报考外省市院校加分投档和降分录取的政策,凡在“平行志愿”中填报外省市院校的考生均可享受加20分投档的优惠政策。由于实行“平行志愿”后,一志愿从以前的1个变成多个,考生的受益面进一步扩大。
与此同时,本市继续对被边远省市院校录取的上海生源考生,给予一次性经济补贴。据统计,2008年,本市共有2000多名考生得到补贴,补贴总额达到158.15万元,这一数字超过2007年的130.95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