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复生综合素质是应届生的六倍★
-
点击:
3743
- 发布时间:5/31/2006
- 作者:新纪元高复
大学学校里流行这样一种说法:“高复生综合素质是应届生的六倍”。随着国家对高考考生年龄、婚姻等资格的“不设限”,越来越多的复读生的身影开始活跃在大学校园的各个角落,并且凭借着成熟、稳重、干练、理智的独特气质成为大学校园里的“大哥大”、“大姐大”。据好事者统计,江南大学某一届校学生会主席团的七位主席中,有六位曾经有过至少一年的复读经历,这段磨练使他们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若干年前,复读还是一个羞于启齿的“污点”;在强调经验的今天,复读已经成为很多成功人士值得骄傲的人生阅历,是一种不屈不挠,不屈从命运的安排,勇于追求自己理想的表现。“宁选择优秀的一年,也不要颓废的四年”开始成为大学里的热门的话题。
异军突起的复读生现象并不是一个偶然的事件,而是有着深刻的内在含义:
一、苦难是最好的老师,复读是一生都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再比如“温室里养不出万年松,庭院来跑不出千里马”、“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但亦必有坚忍不拔之意志”等古训,都教导我们学会在磨难中成长。“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著春秋;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历史上的功成名就之人没有哪个是一帆风顺的,无不是历尽艰辛,百折不挠,才有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
再比如浙江省著名的企业家杨春雷、新东方俞敏洪回忆创业史时感慨,现在社会上流行“态度决定一切”的细节决胜论,想想当年,自己之所以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承受社会压力和工作压力,正是在高复班时学会了保持心态、从细节处做起才能有今天的成就。
清华大学学生会主席王力圣同学在选举学生会主席时说到:“……我的成熟来源于高复的一年,在那里我学会了很多高中三年失去的东西,与其说青年莽撞让我失去了宝贵的一年时间,不如说命运的道口,上天给了我一年最好的历练,我会倍感珍惜。我比再坐的许多同学入学迟了一年,但成熟了一年也理性了一年,所以我敢站在这里……”。
二、一次的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失败面前丧失了勇气。屡战屡败固不足取,屡败屡战方为真英雄。十七八岁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转折点,这个时候遭遇逆境远比一帆风顺要有意义。高复,已经成为命运中的另一个转折点,选择好了,美好的未来在等待;选择错了,无边的悔恨也挽救不了残酷的现实。留学哈佛的张天成硕士曾这样感叹:“面对现实的残酷竞争,高复是一条很好的道路。因为高复让18岁的青年有了几分沧桑、增长了几分历练更多了一些成熟和理性。”
2005年各省高考状元榜中统计出来的数据显示:陕西理科状元冯宇宁、湖北高考第一名陈博、厦门市理科状元蔡辉龙、哈尔滨理工科第一名王凯等都来自于“高四一族”。相反,很多高考失利后贸然选择一所大学或者一个不喜欢的专业的学生,到了学校之后对学习没有兴趣,甚至由此堕落;或者是到了毕业之后在求职就业时遭遇冷水,开始后悔当初的轻率,复读或许就可以改变命运。
另外,复读生还是大学里学生干部的主力军:问一问已经上大学的亲朋好友,在大学里最活跃、最成熟、最有领导才能的大学生往往是高复生。比如刚才提到的江南大学,校学生会主席团、校科学协会主席团、团委通讯社负责人等叱咤风云的校园精英绝大多数都是复读生;大学期间白手起家自主创业,毕业即有几十万或上百万的大学生富翁几乎全为复读生。因为他们经历的更多,面对困难时更多的具有理性,能承受住巨大的心理压力(而当今的大学生最缺少的就是应对挫折的能力),直到走上社会,他们也能应对自如。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能够顺利考入理想的大学自然是最好不过的事情,但是如果榜上无名的话,失之东隅,收之桑榆,重头再来也未尝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一种宝贵的经历。